【陪孩子聊情緒】
今日在醫院評估,遇到一個可愛的亞斯男孩。一來一往聊天過程中,提到了“生氣”的情緒,孩子則反問我“什麼是生氣啊?”
什麼是生氣啊?
回到家,把這個問題拋出來問🐳哥哥。
🐳:就是,讓我覺得不開心的感覺。
👩👧👦:生氣是一種火辣辣的感覺嗎?
隨後,🐳哥哥蹦蹦蹦的跑進房間拿出“我好生氣”
這套我的感覺系列套書,當初跟🐳哥哥唸了不下百次(後來索性拿帽T熊錄起來🤣)。
大大的圖,少少卻是很關鍵的文字,很適合讓孩子初步了解情緒以及處理的方式。
從一開始描述產生情緒的原因、情緒出現時的身體反應和感受,到如何處理這樣的情緒,以及最後定番的台詞“下次我OO的時候,我知道該怎麼做”。都讓OT宅媽在跟孩子說明、引導情緒時很受用。
其實,OT宅媽從小就很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,往往讓自己落於“為什麼我自己會這樣……”、“我這樣很不好”,但卻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漩渦。
有了孩子,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小時候的影子,就覺得一定要好好跟孩子一起重新學習面對、接受和處理情緒。
一路陪🐳哥哥到現在,雖然很多時候自己還是無法處理得很好,但我一直秉持著,事件之後一定要找時間好好跟孩子討論,聊聊自己的情緒,聊聊下次如何面對。
一開始,孩子的確會老是說“我不知道”,每次都需要我幫他說出背後可能性,需要慢慢引導他描述。也有遇到他不想面對或討論時,需要再給他一點時間,或是換個方式跳脫第一人稱,找相關的繪本故事或媽媽自己從前的事件來說笑或聊聊,再慢慢切回。這其中的進退拿捏,真的是很大的藝術~(再次由衷佩服心理師們~👍)
漸漸的,會發現孩子能說的越來越多,甚至想主動聊聊今天發生的情緒事件,越來越能在情緒當下學會控制。
情緒很抽象卻很重要,它是我們與外界交流互動很關鍵的要點。抽象的情緒,孩子真的需要我們花時間跟他們多聊聊,引導他們知道、面對、接受、了解、處理。
陪孩子聊聊情緒吧!
#OT工作小感
#陪孩子聊情緒
#跳脫第一人稱從第三人稱觀點聊也是一個要點